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浙江省首个有关出租房消防安全的地方标准出台 酒店将不免费提供一次性用品

消防安全条件差,管理薄弱,违章用火、用电、用气现象大量存在,出租房的管理已成了这座城市的一大痼疾。

地方标准对出租房的面积、居住人数等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钱报记者了解到,虽然地方标准并非具有法律强制要求,但针对出租房的首个标准,从专业角度为出租房管理提供了参考(见图)。

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钱江晚报记者,不久相关的管理处罚条例也会出台,标准中的一些内容或将成为强制性要求,也将为出租房管理提供执法依据。

地下室、厨房、卫生间

统统不准住人

钱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学校确实是发现了出租房的问题。“我们实地了解了,他们租在地下室,按照最新的通知要求,地下室并不属于安全的居住场所,所以在居住地址环节上,他不符合。”类似的纠纷有望得到专业的处理。最新的《要求》,明确强调,居住出租房不应设在地下室、半地下室。除此之外,厨房间、卫生间、阳台等均不得出租供人员居住。今年7月,钱江晚报曝光了杭州大浒东苑一个群租房,100平米挤了36张床位,人均面积不到3个平方。

《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基本要求》,对群租房的整治也有了一个指导。明确规定,出租房的每个居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4平方米,每个房间居住的人数不得超过2人(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关系的除外)。而且1间居室不得出租给2户及以上住户居住。

房东被认为是第一责任人

部分房东认为做起来很难

“我自己的房子,就是这个条件,租客看中了就付钱住进来;看不中可以另寻他家。”一位60多岁的女房东不能理解他们需要在什么地方规范起来,目前这种方式他们已经持续了至少15年。

一直以来,房东为了利益最大化,总是会尽可能减小面积,增加出租房间数。

除此之外,房东还需要做到,居住出租房应按照每一承租户不少于1具的标准配置灭火器,居住出租房每承租户应配备口罩、报警哨和手电筒等设施。设置在3层及以上且仅设有一部疏散楼梯的居住出租房,应在公共区域处至少设置1部逃生软梯,并在各层外窗对应处设置启用装置。

明确房东责任的同时,新的《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基本要求》对租客的义务也进行了解释,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消除或者通知出租人消除;承租后不得擅自增加居住人数;如需转租的,应明确各方消防安全责任。

还是上文的女房东,在听了记者对新政的介绍后,她大概核对了一下,目前出租的房子至少会在出租屋布局、防火措施、消防管理等4个大项共约20个小指标上不符合要求,如果全部按照标准来,改造费用可能需要四五十万元。“你突然让我弄多少灭火器,改用防火材料装修,这一时怎么弄?这外边的道路也不行啊,消防车开不进来,因为这条路,我们就不能再对外出租房子了?”

标准还不是强制要求

但会成为出租房的规范目标

钱报记者走访了城北多个小区,不用说农居房集中的出租屋,即使是商品房出租,很多也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并不是每一栋房子的厨房都靠外墙设置;除了厨房外的其他部位也没有采用不燃烧体隔墙和密闭门、窗分隔等问题比比皆是。

“这是我省首个出租房安全管理地方标准,将在本月16日实施。”浙江省质监局标准处相关负责人说,正式批准发布的这个地方标准,也是我省首个出租房管理领域的地方标准,这个标准也将成为出租房的规范目标。

该负责人说,这个标准比较严谨细致,甚至对出租房每个居室人均使用面积和居住人数都作了要求。“该标准的实施,将为各地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详细的操作细则和标准要求,符合当前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管理需要,能够有效减少居住出租房火灾的发生。”需要特别强调的是,DB 33/T 976是一个地方标准,但和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等的地方标准不一样,它是一个推荐性的标准,并不是一个强制性标准。

杭州办公室装修公司提醒

出差、旅游时入住酒店,很多人都习惯使用酒店免费提供的各种一次性用品,牙刷、牙膏、香皂、沐浴露、拖鞋、梳子……俗称“六小件”。

然而,这份“免费大餐”今后将在杭州取消——日前,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了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下简称条例),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住宿、旅游、餐饮经营者不得在经营活动中免费提供一次性用品”。

其实,关于酒店停配一次性用品的规定,国内许多省市近几年都有提出,但实际落实情况并不理想。此次杭州出台条例,下决心“源头减量”,是否能取得期望中的效果?采访中,业内人士称一次性用品的浪费现象确实严重,并对该条例表示支持,但要将其落实到位,还需要消费者观念的改变。

市中心的酒店每天要消耗上百份一次性用品

今天上午,武林广场附近某星级酒店的客房区,几位工作人员正在打扫客房。除了基本的清理,他们还要检查房内的一次性用品是否有被使用。“这个看起来都没用过,但是包装拆开了就要扔掉。”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手中一套崭新的牙具,她告诉记者,每天都会从客房里清理出不少这样的一次性用品,其中,牙膏、香皂、沐浴露等用品浪费现象最严重,“可以用四五次的小牙膏,客人一般用一两次就扔了;香皂就愈加了,最多用掉三分之一。”在她看来,这些东西直接扔掉很可惜,而且不环保,但酒店规定拆开就必须换新的。

“据我观察,只有很少一部分客人会自带洗漱用品。”这家酒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一共有200间客房,每天的入住率都在50%以上,这样算下来,每天就要消耗掉近200份“六小件”。

隔壁一家经济型酒店也会为入住客人准备免费的一次性用品,负责人也向记者提到了其中的浪费问题,“但是没办法不提供这些用品,不然客人会有意见的。”他表示,在很多客人看来,一次性用品“不用白不用”,所以即使没有使用,也会带走或是拆封。“我们很支持这样的新规定,但感觉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因为这在更多程度上需要客人的配合,但客人的习惯和观念很难一下子改变过来。”

采访中,不少酒店经营者表示,虽然一次性用品“不环保”的观念已经被大众所接受,但“短时间内客人难接受”、“会影响酒店生意”等担忧依然存在。

部分经济型酒店已取消免费的一次性用品

尽管大多数酒店都保留着向客人免费提供一次性用品的传统,但一些经济型酒店早就开始了“革新”。

下城区体育场路一家7天连锁酒店里,大堂吧上贴着醒目的提示:酒店客房不提供免费的一次性牙具,顾客可以在前台购买牙具。记者看到,这套牙具价格为5元一套,包含一个防水旅行袋、两支牙刷、一支20克装的牙膏和一把梳子。“这套牙具不是一次性的,客人买了,以后出差、旅游都可以用。”工作人员表示,酒店是从2010年开始取消免费一次性用品的,除了拖鞋,客房内不再提供任何一次性用品。

不过,这位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实施几年下来,仍然有不少客人对此表示不理解,“很多客人会有意见,说其他酒店都有一次性用品,就你们没有,还算什么酒店。”此外,尽管店内不少客人会购买非一次性的洗漱用品,但不少人在退房时并不会带走它们,仍旧当做一次性用品使用,“这又是一种更大的浪费”。她认为,新规要真正落实好,可能还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

要环保还是要方便?市民游客挺“纠结”

酒店不提供免费的一次性用品,影响大不大?消费者最有发言权。记者采访了多位市民和游客,一面是节约环保,一面是不太方便,对于新规,他们普遍持观望态度。

“出门已经要带这么多东西了,还要加上一堆洗漱用品,太麻烦了。”市民孙先生抱怨。游客颜小姐也认为,“拎着洗漱用品到处跑”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做到,“东西又多又重不说,有些洗漱用品比如大瓶的洗发水、沐浴露带上飞机也不方便。”

一些年轻人则已经养成了自带洗漱用品的习惯,“我一般都会带洗漱包,基本的洗漱用品都用自己的。”市民袁先生表示,自己很少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一是不环保,二是觉得不卫生,“不过,我觉得拖鞋还是得用一次性的,总不能出差还背着拖鞋吧。”袁先生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新规还是相对容易接受的,“像我父母、爷爷奶奶辈的人,应该很难养成这样的新习惯了。”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消费人群进入一次性消费用品时代,一次性消费用品不仅加工制作简易,更加卫生,且生产成本低,得到广大消费者和商家的青睐。为了顺应消费者的需求,中国各大酒店也开始为客人提供一次性用品,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在浙江省饭店业协会秘书长杜觉祥看来,随着国人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酒店一次性用品的退出是必然。“其实,浙江一直在倡导绿色消费,2001年出台了国内首个绿色饭店的行业标准。”杜觉祥说,绿色饭店要求一次性用品简化包装、减量使用、回收包装,目前,省内已有460多家绿色饭店,在这方面均执行到位。

对于新条例,杜觉祥表示支持,但他认为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客人已经养成了这方面的习惯,一下子取消很难让他们适应,这也是很多酒店经营者的顾虑。”杜觉祥告诉记者,在此之前,北京、长沙、济南等城市都有过取消免费一次性用品的尝试,但不久之后又渐渐恢复了,“酒店的服务都是以客人的需求为前提的,只要客人这方面的需求还在,就很难有所改变。”杜觉祥认为,与其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不如从倡导环保、卫生、好用的角度出发,鼓励更多的国人自带洗漱用品,进而由市场进行自主调节。